Monday 19 March 2007

直译、意译与其它(ZT)

作者:古月 - 1999/11/05 00:52:34 ***

您问的是“形象化词语的翻译”,我想结合谚语、警句、熟语的翻译谈一点看法。
一般情况下,本人主张只要不影响理解,能直译的尽量直译;碰到直译影响理解的,
改用意译;直译、意译顾此失彼的不妨试用其它处理办法。

一、直译的好处

1) 尽可能忠实履行翻译职责,避免越权,把解读留给读者。

您举的例子就比较明显,"as timid as a hare"与“ 胆 小如鼠”的意思是不完全吻
合的,不能简单猎取现成的中文成语加以对应。“胆小如鼠”在中文里是个贬义词,
带有蔑视“懦夫”的涵义,比较接近英文里的“coward”。而英文里的"timid"和
"hare"都没有那么强的贬义;timid只是一种带有羞怯或腼腆涵义的“胆小”,而hare
并不象老鼠那么令人讨厌。所以不宜译成“胆小如鼠”。即使译成“胆小如兔”,还
是容易让中国人联想到“胆小如鼠”。鉴此,还不如“羞怯如兔”更加忠实,究竟如
何理解,由读者自己去领悟吧,译者就不必越权预设解读立场了。

再举楼下“ FULL cup, steady hand”为例,完全可以直译成“ 杯满手稳”,时间长
了将会象“火中取栗”、“一石双鸟”、“化剑为犁”一样成为洋为中用的成语。为
什么最好直译成“杯满手稳”呢?因为这句英谚在逻辑上是双向的,需要挑明的是
“杯满”与“手稳”的关系。“实者沉稳,稳者充实”,如果任取半截,都可能表达
不同的侧重。所以楼下才出现了“充实才能沉稳”与“手稳端得满杯茶”在侧重点上
发生的歧见。如果直译成“杯满手稳”,这种侧重的解读就完全由言者把握了。这样,
翻译在避免越权方面也算尽了职,而译文也并不影响理解。

2) 尽可能保持原话的文化特征,以利垮文化沟通与交流。

上面讲的是只有直译才能忠实表达原义的明显例子。那么还有一些可从两种语言中
找到对等说法的例子呢?因洋为中用而保存下来的也不少见:

火中取栗: Pull sb's chestnut out of the fire.为什么不说“为他人作嫁妆”或“给人当
枪使”?

一石双鸟: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中文不是已有“一箭双雕”了吗?

化剑为犁:Turn swords into ploughs.为什么不用“化干戈为玉帛”?

中国古典智慧也有因直译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The soldier who retreated fifty paces laughed at the one who had fallen back a hundred paces.
--五十步笑一百步。当然英文也有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No feast lasts forever.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英文已有All good things must end.
还有The best of friends must part.

如果当初没人直译,而只管对号入坐,那么中国的智慧何时才能走向世界?国人又怎
么知道外国也有类似说法呢?因此,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直译有利于促进文化间
的相互了解。

3) 便于换换口味,避免陈词滥调,促进了语言的多样性。

如果你恭维某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陈词滥调的味道?听得太
多的套话容易让人觉得你是在应付,别人也许不当回事。但是你如果换成“荷马有时
也打盹”(Homer sometimes nods的直译)呢? 在知识分子中间或许能够带来一点新鲜
感?当然,普通中国人也许一下子不能理解。这只是个增强语言多样性的例子而已。
如果是上述那些普通国人和老外也能望文生义的直译,无疑对丰富语汇是大有裨益的。

鉴于直译的上述种种好处,翻译时应首选直译。不仅有利于避免歧义,而且有利于文
化交流和丰富语汇。但是,这样做有个前提的,那就是不能过分影响理解。在直译很
难达意时怎么办呢?那就是本文第二部分将要谈及的意译。


二、“意译”

前面讨论了直译的优势,但那是有个前提的,就是不能过分影响理解。如果直译影响
了理解,就得改用意译。当然,“直译”、“意译”也只是些为了方便分类而武断的
粗线条概念,理解还是因人而异的,也有一些介乎两者之间的情况稍后将顺便提及。

与“Beat swords into ploughs.”类似的另一句谚语“Bury the hatchet”,其直译的命运就
不及前者。如果译成“埋葬战斧”,容易让人联想到中文的“飞鸟尽,良弓藏”或者是
“刀枪入库”,因而理解成抛弃功臣或和平麻痹。但实际上是交战双方媾和休战的意思。

又如此前〖汉英论坛〗讨论过的英文妙语“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the tough gets
going.”两处所用"going"和"tough"不仅词性分别不同,意思也不尽相同,凑在一个句
子里了。英文中象这样的东西较多,他们认为很机智(witty)。碰到这类妙语,直译如何
能够达意呢?〖汉英论坛〗的两位网友将它译成:(1)“狭路相逢勇者胜”(砖头);
(2)“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www)。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意译来得主动。

再如“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果直译,要靠长长的脚注去帮助理解,那就得把整个故事
讲一遍了,不如用意译来得省事。不妨意译成“The more is concealed, the more is revealed.”

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如感兴趣,不妨搜集搜集供网友娱乐。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刚才提到的介乎“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妙译。这里先举
〖汉英论坛〗网友的三个经典例子:

Faults are thick where love is thin.
一朝情义淡,样样不顺眼。(tr. Wiener)

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and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骗人一夕一事易,欺众一生一世难。(tr. 野草)

Out of the FULLNESS of the heart the mouth speaks
盈于心则溢于言。(tr. 鹤子)

以上三例算“直译”还是“意译”?既相当“直接”又准确“达意”。只是对原句的情
景稍作变通而已。这种介乎于“直译”与“意译”之间的“直”-“意”有机结合,似
乎不是理论家能够武断归类的。真正从事翻译实践的高手似乎很少受制于理论束缚。最
终的翻译质量还是落实在双语基本功上;而无论直译、意译还是有机结合,美感效果也
是见仁见智的。


三、直译、意译之外

有些特殊语言现象,如方言、歇后语、尤其是带双关语的,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是难
尽人意的,就得想想其它办法曲线解题。眼下能够想到的有“硬注”、“改造”、“再
造”、“移植”。

1) “硬注”(硬译加脚注)

碰到下面这样的句子,如何直译或意译?

--他是老九的弟弟 -- 老十(实)

直译:He's the younger brother of number 9, number 10. (making no sense at all)
意译:He's honest. (The pun is lost.)

如果不想费脑筋再造或移植英文双关呢,最常用,最安全、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先硬译再
加脚注。无论多复杂的语言现象,总是能够讲清楚其中奥妙的。用“硬注”解决这个双
关,原句可译成:

He's the younger brother of number 9, number 10. (#note)
(#note) "Number 10--老十 (laoshi)" in Chinese is homophonic with another Chinese
word "老实(laoshi) which means "honest."

当然,如果有时间并感兴趣,可以用下述三种办法弄得更有味道一点。

2) “再造”

如果从原句的本义“honest”出发,给它物色个 "brother",似可再造一个英文双关语。
这样,那句话就可译成:

--他是老九的弟弟 -- 老十(实)
He's the younger brother of honor, honest.

"Honor" 这里被当作 "on"的比较级 , 而 "honest" 作为最高级。恰巧,有人讲了个英文
笑话,“Man first gets ON by hook or by crook. When he gets the HONOR, he becomes
HONEST.”看来英美还真有人把ON, HONOR, HONEST 当兄弟对待的呢!

再看下面的例子,也是个“再造”的双关: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a mystery.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昨天成历史
明天很神秘
今天称现金(今)
所以是份礼

大多数带双关的妙语都得通过“再造”才能保住双关。当然也有少数例外。

3) “改造”

所谓改造就是把目标语言中现成的妙语加以改造,用来翻译原语言。请看例句:

例一:A vice-chairman is taking over the chair at a meeting with a play on words,
“I'm a virtuous vice chairman.”

这里的“virtuous vice-chairman”玩弄的是vice的双关涵义:“恶”(vice)与“副”
(vice作前缀),然后前面加了“德”(virtuous)。用“硬注”处理整句就成了:

“I'm a virtuous vice-chairman.”--“我是个有德行的副主席”(注)
(注) 英文里的“副 (vice)”如单独使用,可作“坏”、“恶”、“德行很差”解。

尽管加了注解,仍叫人不甚了了。能不能通过改造中文成语“为富不仁”来解决这个双关
呢?“副”和“富”是谐音,可以构成双关。常言道“为富不仁”,但咱们是“为副但并
非不仁。”因此,整句可作如下处理:

“I'm a virtuous vice-chairman.”--“咱是为副(富)但并非不仁的主席。”或“咱是
为富(副)但仁的主席”。

由此看来,“硬注”用在 "virtuous vice-chairman"不仅丢了双关,而且意思不太清楚。
倒是通过“改造”中文成语既保住了“双关”,又留住了副 (vice)”与“virtuous(仁)”的
原义。

例二:Anger is only one letter short of danger.

这个成语更象中文的“心字头上一把刀”,如若不“忍”,“心”就被“刃”了,多危
险啊!而英文也是玩的文字游戏:anger前面只要加上个“d”就是danger!如果意译成
“生气离危险只有一步之遥”,当然也没什么不可以,只是原句的文字游戏弄丢了。

4) “移植”

还有的时候,某些妙语怎么“再造”、“改造”也造不出来,可是却能从目标语言中搜寻
到相近的词句,于是“移植”就成了捷径。这个“ds”最在行。最近“啊王”所做的诗学
同比研究也有点类似。

例如“When awful is lawful, treason is reason.”与中文的“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是
否颇有同工异曲之处?当然这不算对译,只是一种文化比附,也可以说是一种“模糊对应”。
还很形象的:awful看上去就象是和尚没了头发“l”,而Treason中的“T”又真象reason
头上一把遮天蔽日的伞,况且Treason也的确是无法无天的行为啊!

“再造”、“改造”或“移植”特殊语言现象就酷似猜谜:猜惯了就能摸出规律。只可惜
肯为这类文字游戏浪费时间的专业人员实在太少了。如果一个合格的职业译员翻不了这类
特殊语言现象,并不能说明他们不称职,最多只相当于不擅长猜谜而已。

结语

第三部分虽然谈及“直译”、“意译”以外的各种处理手法,但是它们只适用于“特殊
语言现象”。纵观全文,谨作如下小结:

1) 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还是尽可能先用“表意直译”;

2) 在“直译”难以表意时丢车保帅,用“抽象意译”;

3) 在“表意直译”和“抽象意译”都难以胜任时,考虑选用“硬注”、“改造”、“再造”
和“移植”,它们虽各有千秋,但基本上不失为解决特殊语言现象的有效手段;

4)“硬注”安全可靠,不管能否保汁保味,大部分情况都能对付;

5)“再造”和“改造”更富挑战性,在可能强于“硬注”的情况下,应尽量“造”。

6)“移植”作为文化比较和消遣,极富刺激,但是,考虑到相互对应的模糊和牵强,在翻
译严肃题材时应当慎用。

以上为一家之言,仅供同道者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或充实。多谢赏光!

古月
1999年11月5日

No comments: